小学数学教案

时间:2024-08-05 15:55:21
【必备】小学数学教案模板合集八篇

【必备】小学数学教案模板合集八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数学教案8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小学数学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根据9加几的计算方法,探索计算8、7、6加几的方法。

2、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3、指导学生系统地掌握知识。

教学重点、难点:选择自己喜欢的计算方法,正确计算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出示图片

2、学生观察图,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学生说图意,你会列式吗?

3、你能够根据学过的方法计算吗?

二、学习新知,学生探索计算方法

1、小组合作交流,怎样计算?

7+58+5

2、学生汇报交流结果

重点指导:凑十法

3、学生说说你在计算中遇到的困难。

4、反馈:

5+6=

三、课堂练习:

1、计算

8+6=7+6=6+6=

101010

2、速算比赛

3、找朋友

学生连线

四、独立作业:

计算109页4、5题

五、课堂小结

说说本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教学反思:本节课学生积极性很高,他们根据9加几的计算方法,自主探索8、7、6加几的计算方法,进一步感悟“凑十法”的计算方法。大多数学生在口算中,速度提高较快。

小学数学教案 篇2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一年级实验教科书(江苏教育版)第16页的例题,

第1617页想想做做的习题。

[教材简析]

几和第几实际上是基数和序数的浅显说法,几表示事物有多少,第几是凡事物排列的顺序号。例题先通过排队买票的场景,让学生直接观察、数数,看到一共5人在买票,戴帽子的小孩和不戴帽子的男孩务排在第几个,让学生认识几个和第几个的区别。

想想做做让学生在涂色、观察、数数、交流等活动中,进一步识几和第几的区别,培养学生用数表示个数或顺序并现同伴交流的能力。

[教学目标]

1、经历观察、活动、交流的过程,初步理解几和第几的不同含义。能区分几个和第几个,并在实际中加以运用。

2、发展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语言表达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感知新知

1、出示排队买票图。

过渡:动物园一大早就有人来排队买票了,你们看。

出示课件。

2、谈话。

(1)这时有几个人在排队?

(2)请小朋友数一数小明排在第几?小刚排在第几?

(3)排在第1的是谁?原来老爷爷排第几?老爷爷怎么又排到第一了呢?

(进行礼貌教育。)

(4)黄头发的小姑娘前面有几个人?后面有几个人?

说明:排队的时候我们都从前面数起,在生活中有很多这样要数第几的时候。

[评:紧密结合排队买票的情境,引导学生初步感受到几和第几的不同,使学生初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进一步感悟新知

1.想想做做第2题(左图)。

过渡:小明买好票来找小丽

(1)问:小丽住在第几层呢,你是怎么数的?(同桌讨论后交流)

指出:一般楼房的第几层,是从下往上数的。

(2)问:如果小丽住在3楼应该出现在哪个阳台?

(3)问:老师想了解哪些同学住的是楼房?你家住几楼?

2.想想做做第1题。

过渡:小明、小丽要进动物园要做对点灯笼的游戏才行?你想试一试吗?

(1) 老师点灯笼学生回答。

○●○○○问:点的是第几个灯笼?你是怎么数的?

注意数的时候要说清楚是从左边数起还是从右边数起。

○○○●○问:现在点的是第几个灯笼?

○○○●●问:从右边看点了几个灯笼?

(2) 老师提要求学生涂色。

左边第3个,左边3个。

右边第2个,右边2个。

问:这里的第2个和2个意思一样吗?

(3) 书上练习。

过渡:大家都想来点灯笼,下面我们打开书一起来涂一涂。

从左边起点4个灯笼?(●●●●○)指名上黑板涂色

从左边起点第4个灯笼?(○○○●○)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几和第几。(板书:几和第几)

[评:老师在这一环节的设计是不仅检验前面对新知感悟,还着重对几和第几的内容通过学生动手画一画帮助理解能力稍差的学生。]

3.想想做做第2题。

过渡:来到动物园,小红和小明首先看到了猴子捞月亮的表演。

问:同学们看哪只猴子比较特别?它是第几只猴子,你是怎么数的?(说:老师将这个问题交给小组讨论,每组选个同学汇报你们讨论出的答案)

得出:可以从上面数起,戴帽子的是第2只,也可以从下面数起,戴帽子的是第4只。

问:猴子能捞起月亮来吗?为什么?让我们来看一看。

4.想想做做第3题。

过渡:动物园里的小动物们听说山那边有场精彩的比赛,正兴高采烈地去看比赛呢!

(1) 问:上山的动物有几只?谁第一?谁第二?

问:上山的动物有几只?谁第一?谁第二?

[评:每个画面都引导、组织学生充分地说、自由地说,在说的过程中感悟几和第几的不同,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同时,把想想做做第3题和第4题整合成学生喜爱的连续的动画情境,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课堂气氛更显得生动活泼。]

5.想想做做第4题。

问:4号车前面有几辆车?是哪些车?

问:5号车前面是几号车?后面又是几号车?

问:4号车前面是几号车?后面又是几号车?

问:除了这几个问题外,你还想到什么考考大家?

(小组讨论)

交流:1号车前面是5号车;5号车前面是2号车;1号车后面是4号车和3号车;前3名的是2号、5号、1号车;最后一名是3号车

追问:刚才说的是前3名和第3名一样吗?为什么?

小结:几和第几是不一样的,几表示一共有多少个,第几只表示其中的某一个。

[评:这一段采用学生交流合作的形式教学,使学生既学会了肯定自己,又学会了听取别人的意见,并从中补充、完善 ……此处隐藏6996个字……闹啦,让我们快快向前去,小朋友,睁大眼睛,你看看图上有些什么?

  二、 自己探索

看图了解画图的内容,图上有些什么?分别在哪里? 结合画面下的10幅小图观察,这10幅小图都是从场景里提取的,让学生一件一件地观察场景中的主要物体,并分别数出这些物体的个数。 用圆点表示物体的个数。(圆点与物体有一一对应关系,渗透着对应的思想。) 第七、八、九、十幅小图中有圆点无物体,放手让学生根据圆点个数,到情景图

中找相应的物体。

  三、 实物操作

分4人小组,由任意一个小朋友说出物体的个数,让其他3个小朋友用圆点摆出表示的数。

  四、 拓展运用

讲述:小朋友,已经学会了数一数,即1—10的物体的个数。你能用1-10这10个数字中的其中一个数来说句话吗?在小组内说说。

如:我有10个手指,我们小组有4人,等等。

  五 小结

小朋友爱动脑,又爱动手,真不错,说说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六、巩固深化

1、 游戏:火车钻山洞

讲述:刚才小朋友数数数得可真棒,现在我们一起去儿童乐园玩玩。

游戏方法:我们分小组进行,两个小朋友手拉手抬起来,围成山洞,请小组后面的几位同学当司机,前面报几,后面接着往下报,如1、2、3,如果说对了,就发出呜呜声,说错了,就“咔嚓”暂停,说对了再通过。

2、 数水果,摘水果

讲述:秋天来了,树上的果子都熟了,有苹果、香蕉等。去数数吧,再把数出的结果告诉小朋友,说说你是怎么数的?说对了就摘个水果送给你的朋友尝一尝吧!

  七、总结评价

我们既能去动物园,还能玩游戏,摘水果,开心吗?在这节课里,你学到了哪些本领?你是怎么想的?

教后记:1 学生对看图数数很有兴趣,并能根据图说话,掌握了数数的技能。

2 对于事物与图的对应(点的对应)不太清楚。

3 学生还不太能按一定的顺序和方向数数。

小学数学教案 篇8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西师版)三年级下册第89~92页例1、例2及课堂活动。

【教学目标】

1、能按照一定的标准,采用不同的方法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分类整理、分析、描述,经历统计的全过程。

2、进一步认识简单的条形统计图(1格代表1个单位),并能完成相应的统计图表,能从统计图表中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3、体验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统计意识。

4、让学生受到环保教育,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1)观看主题图(制成的动画)——环保站的工作人员工作的情景:

①环保站工作人员工作的情景——监测空气质量。

②小丽爸爸与工作人员之间的对话——昨天和今天的空气质量状况。

(2)教师:看到些什么、

二、探索新知

(一)出示例1

下面是张叔叔整理的某地4月份空气质量情况:

某地区4月份空气质量状况统计表

空气质量状况优良轻度污染合计

天数(天)717630

(1)学生观察统计表。从表中可以获得哪些数学信息?

(2)学习统计图。

①教师:谁来说一说我们过去都学过了哪些统计图?(用作记号等方法来制作统计图等)

②出示教科书第90页的统计图

教师:这是条形统计图,谁来说一说你从图上都看到了什么?

③小结:像这样用条形来表示统计表中的数据,我们就叫它条形统计图。

让学生从统计图中找一找天数最多的表示的是什么空气等级,天数最少的表示的是什么空气等级。

让学生明白:在条形统计图中一眼就可以看出谁多谁少。

(二)教学例2

(1)学生观察四(1)班男同学身高记录表。

教师:你从表中了解到了哪些信息?

教师引导:全班男生合在一起统计,人数太多,男同学身高的状态比较混乱,可以分段整理数据。

(2)学生完成统计表。

①将学生分为5个小组,分别按身高段统计一个部分。

②将5个组的数据汇总。

③要想得到全班的数据,该怎么办呢?(求出合计)

(3)根据统计表完成统计图。

学生独立完成统计图。

(4)回答第92页的两个问题。

学生还可以根据统计图提出其他的数学问题,并解答。

(三)练习

完成第92页的课堂活动。

统计(二)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西师版)三年级下册第93~95页例3、例4及课堂活动。

【教学目标】

1、结合实际问题,激发学生参与统计活动的愿望,培养他们的统计意识。

2、能将表格进行完善,并能完成复式统计表,根据图表中的数据回答简单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教师:明明到三(2)班作“最喜爱的电视节目”调查。调查结果如下:

新闻:8人动画片:22人体育7人

电视剧:8人其他:4人

二、自主探索,体会领悟

(一)尝试制表

1、教师:要想制作成统计表,应该做哪些方面的考虑呢?

学生:要考虑表应画几列和几行。

根据“节目类别”和“喜欢的人数”应画两行;“节目类别”有5类,要画5列,加上“合计”要画6列。

2、学生动手画一个2行6列的表。

3、填写相关内容。

(1)写上统计表的名称。

(2)填写表中的内容和数据。

4、检查统计是否准确。

可将各类别人数之和与合计数、合计数与调查总人数进行比较,看是否一致。

(二)出示例4中男生、女生体重情况统计表

1、观察表,说说表中有哪些信息?

2、教师:如果将两张表交给班主任老师,老师想知道某个体重范围内的男女生人数,就要看两张表,挺麻烦的。

能不能想办法将两张表合成一张统计表,让老师看起来更方便一些呢?

3、学生自主讨论,完成复式统计表。

教师:同学们可以讨论一下,怎样改进统计表?

(老师出示复式统计表)

介绍表头:体重、人数、性别。

教师:你能将表格填好吗?(学生尝试完成)

反馈:展示学生做好的统计表。

教师:像这样的表格我们叫它复式统计表。(课题:复式统计表)

教师:从这张表中,你知道了什么?与刚才的两张统计表相比,有什么不同的地方?你更喜欢哪一张统计表?为什么?

三、巩固深化,拓展应用

完成第95页课堂活动。

《【必备】小学数学教案模板合集八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